留言者  96****959 (潘**)
留言時間  2011-11-01 09:36:27
標題  期中重點整理

留言內容

旅遊與文化期中重點整理
第一章
P7、何謂旅遊:旅遊是一個人或一群人「離家」
狹義的:所有與旅遊活動相關的社會行為。
廣義的:狹義的內容加上政治、經濟、學術、文化等面向之總體。
P7、「觀光產業」:針對旅遊及其相關之人事物所進行的學術性討論,即旅遊研究。
P9表1-1
遊覽(郊遊):在一地停留不超過24小時,觀賞行為。
旅行(旅遊):須超過24小時且要在旅遊當地過夜,遊歷行為。
觀光(旅遊):須在觀光地待一夜以上,社會行為。
休閒(遊憩):餘暇又自由支配的時間,逃逸行為。
運動(體育):特定時間或在自由時間內的專注時間,健身行為。
P10、旅遊的特徵:
(1)暫時性的(2)自願性的(3)周遊返回性的旅程(4)相對較長的居留時間
(5)非定期反覆的(6)非為了利益報酬(7)出於新奇及換環境。
P12、何謂文化:
(1)實質性文化:經人工處理而產生的結果。包括社會方面及物質方面的文化。
(2)概念性文化:人們在意識上共同謀生的的方式,包含人生觀、價值觀、超自然信仰等。
P12、文化的特點:
(1)後天學習來的。(2)共享的。(3)象徵的。(4)與本性是相互影響的。
(5)包羅萬象的。(6)整合的。(7)文化可能是適應的或適應不良的。
P14、※※ 旅遊=休閒時間+足夠收入+確定的地方許可。
P14、旅遊的類別:
(1)異族旅遊。(2)文化旅遊。(3)歷史旅遊。(4)環境旅遊。(5)娛樂旅遊。
P15、表1-2要看
P16、旅遊與文化的關係:
文化在旅遊中極為重要的一環,顯現旅遊與文化緊密相連的關係,「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」也是鼓勵人們除了課本的知識外,要多出去旅遊,開拓視野,來豐富自己的閱歷。
P16、※ 文化觀光構成的要素:旅客、文化資源、旅遊活動。
P19、台灣文化旅遊的類型:
(1)古蹟歷史建築聚落:臺灣總督府鐵道部、高雄玫瑰聖母堂、澎湖望安花宅
(2)遺址:十三行遺址、大馬璘遺址、卑南遺址、萬山岩雕群遺址等。
(3)博物館/藝術館/地方館:如故宮博物院、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、朱銘美術館、台南菜寮化石館、鹿港民俗文物館。
(4)宗教信仰類:如媽祖繞境或進香、燒王船、北港朝天宮、佳里北頭洋平埔夜祭等
(5)民俗類:如鹽水烽炮、平溪天燈、頭城搶孤、「七娘媽生,做十六歲」等。
(6)節慶類:如屏東黑鮪魚季、阿美族豐年祭、阿里山鄒族戰祭、客家桐花節。
(7)傳統藝術:音樂戲劇類如歌仔戲、布袋戲、南北管等;技能類如美濃紙傘、三義木雕、陣頭、捏麵人等;舞蹈類如原住民舞蹈。
(8)產業類:木柵貓空觀光茶園、金門酒廠、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、虎尾糖廠等。
(9)美食類:台南小吃、士林觀光夜市、逢甲夜市等。
P22、旅遊與文化研究範疇:
(1)自然資源和環境。(2)人為環境。
(3)觀光產業的營運部門。(4)催化、規劃、發展和推廣組織。
P22、旅遊與文化研究方法:
機構、產品、歷史、經營管理、經濟、社會學、地理學、跨學門、系統。
第二章 P35 圖2-1
P31、旅遊文化的基礎:旅遊文化的結構、地理、民族、哲學基礎。
P31、旅遊文化的結構基礎:
文化結構:物質文化、制度文化、精神文化。
要素結構:旅遊主體文化=旅遊者、遊客。
旅遊客體文化=旅遊資源。
旅遊介體文化=旅遊業。
主體結構:旅遊消費文化:旅遊消費行為文化、旅遊審美文化。
旅遊經營文化:旅遊產品經營文化、旅遊企業經營文化、旅遊目的地經營文化。
P33、旅遊文化的地理基礎:自然旅遊資源、人文旅遊資源。
P34、旅遊文化的民族基礎與:民族差異性、民俗風情、民俗傳習。
P34、旅遊文化的哲學基礎:美學為重要一環,自然審美型、社會審美型、藝術審美型、生活審美型。
P36、※ 旅遊文化的定位:
(1)旅遊文化是文化的一環。
(2)旅遊文化是旅遊活動的核心:
旅遊者的角色(消費角色與創造者角色)。
旅遊活動的屬性(文化性與經濟性)。
旅遊活動的目的(消遣娛樂、探索求知或是遊覽審美)。
(3)旅遊文化是旅遊業的靈魂:追求文化發展、兼顧社會公益與生態環境。
P37、※ 旅遊文化的特點:延續性、多樣性、地域性、民族性、大眾性、體驗性。
第三章
P45、西方旅遊文化特色:自然、渡假、探索。
P46、西方旅遊文化事業:交通、飯店、旅行社服務。
P48、西方旅遊文化發展:普通化、個性化、現代化。
P49 ※ 自助旅遊又稱「背包旅遊」:旅遊者不依賴旅行社與導遊,自行打點行程、食宿、交通….。旅遊者透過閱讀地圖、查詢旅遊書籍或網站,自行安排所有的一切事物。
P48、現代化的旅遊文化:(1)旅遊服務方面。(2)旅遊景觀開發方面。
P50、※※ 台灣發展旅遊的優勢:
(1)地質優勢(2)生態優勢(3)景觀優勢
(4)歷史優勢(5)人文優勢(6)政經優勢
P52、圖3-1台灣旅遊的行政體系:
行政院→行政院觀光發展委員會→交通部→路政司觀光科→觀光局
P55、表3-1六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-觀光拔尖領航方案政策:
拔尖(發展優勢)行動方案:A主軸「魅力旗艦」,B主軸「國際光點」。
築底(培養競爭力)行動方案:A主軸「產業再造」,B主軸「精英養成」。
提升(附加價值)行動方案:A主軸「市場開拓」,B主軸「品質提升」。
P52-54、台灣現代旅遊文化的發展歷程。
第四章
P67、旅遊基本要素:人、空間、時間。
P71、旅遊定義:狹義的
(1)工作以外之目的,離開日常生活居住地。(2)自願的。
(3)向預定的目的地移動。(4)非營利性的。(5)觀賞風土文物。
廣義的:狹義的內容再加上學術、經濟、文化等活動。
P75、※※ 文化旅遊:又稱深度旅遊,主要參觀歷史文化、名勝古蹟、風土民情、民俗文化、學術性活動等,而以娛樂為輔。目的在增長個人之文化知識領域。
P76、※※ 生態旅遊:又稱綠色旅遊,自然取向的觀光旅遊方式,亦是結合自然保育與觀光休憩的旅遊活動。
P79、※旅遊資源:能夠吸引旅遊者,願意主動前來觀光遊覽,促其消費、滿足心理與生理之需求。
P79、※※旅遊供給之特性:
(1)旅遊供給的財貨與勞務,非人類之基本需求,被替代性強。(2)產品供給具有僵固性。
(3)旅遊產品有些是無法運送的。(4)部份旅遊產品的投資金額龐大。
P79-80、旅遊資源的構成要件:
(1)具有旅遊吸引力。(2)滿足旅客心理上之需求。
(3)滿足旅客生理上之需求。(4)促使旅客消費。
P80、※※旅遊資源的共同特性:
(1)無行性(2)易滅性(3)時間性特徵(季節性)
(4)組合性特徵(5)永續性特徵(6)地域性(7)觀賞性特徵。
P83、我國旅遊資源之特點:
(1)自然的、歷史的資源多於現代人為的旅遊資源
(2)在同一類別中的旅遊資源中具有特殊性
(3)主區域型的旅遊資源分布
(4)旅遊資源豐富,種類多樣
(5)旅遊資源與文學相結合
(6)自然旅遊資源與人文旅遊資源緊密結合
P85、旅遊地區之管理職責:環境衛生管理、旅遊資源設施管理、安全管理、服務管理。
P87、※ 承載量:
一個地區能夠容納遊客數量的上限,在此限度內,旅遊資源之使用不致對資源造成損害。
P88-94、※旅遊地區經營之工作重點:
(1)整合主管機關管理權責
(2)籌設特定區權責管理機關
(3)員額編制、管理、預算
(4)加強安全管理
(5)修正不合時宜行政法規
(6)加強人員之培訓
(7)重視保育維護工作
(8)重視文化資產維護工作
(9)注重環境美化工作
P89、※ 國家公園由『內政部營建署』主管。
P96、旅遊需求:旅遊者對某一地區旅遊資源,在心理上產生前往旅遊且有能力前往之欲求或動機。
觀光需求的高低,決定於旅遊需求本身、旅遊能力、旅遊動機與習慣等。
P97、旅遊需求的特性:
(1)富有彈性(2)擴展性(3)季節性(4)複雜性(5)敏感性
P104、旅遊需求上的預測:
(1)經濟模式(2)競爭機會模式(3)重力模式(4)比較性模式(5)一般數學模式
第五章
P112、圖5-1旅遊產業之構成:
(1)旅遊核心行業:旅行業(導遊.領隊)、餐飲業、旅館業、交通運輸、休憩遊樂…
(2)旅遊依托行業:商業、娛樂、郵電、水.電
(3)各種旅遊組織:國家、地方、風景區、旅遊協會…
P114、旅遊產業的特性:
(1)綜合性(2)服務性(3)依賴性(4)季節性(5)敏感性(6)涉外性(7)競爭性(8)文化性
P121、旅行業從業人員之資格:
(1)擅長表達的語言能力
(2)豐富的專業旅遊知識
(3)應付意外事件的機制
(4)任勞任怨服務第一的精神
(5)與旅客建立誠信融洽的友誼
P148、※旅館的商品
(1)有形的:設備、環境、餐食。
(2)無形的:靠人的服務、靠物的服務。
P149、※旅館商品的特性
(1)不能儲存(2)供給僵固性(3)不買(住房)不知其價值(4)人情味濃(5)競爭性
(6)地理性(7)長期性(8)無形性(9)固定成本高(10)獨一性(11)不移性
P151-153旅遊交通運輸的功能
(1)發展觀光旅遊活動的先決條件
(2)交通設施是整個旅遊活動的重要歷程
(3)是旅遊業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
(4)有助於旅遊地區的繁榮與發展
(5)交通的安全可靠程度,影響旅遊者的數量與意願。
P161、國家公園:
(1)自然保護地區
(2)為長期保護自然
(3)由國家最高權宜機構採取步驟
(4)維護目前的自然狀態
P162※ 國家公園得按土地利用狀態及資源特性劃分為:
一般管制區、遊憩區、史蹟保存區、特別景觀區、生態保護區。
第六章
P173、飲食文化的定義:一切因飲食而發生的權力分配及移轉,民生經濟和自然生態或風土節俗等。
P173、飲食文化的思想:(1)民以食為天(2)治大國如烹小鮮
P175、飲食文化的特色:重食、重養、重味、重理、重養生
P181、台菜主要分成福佬、客家、原住民三種支系。
P184、※※ 台灣飲食之特有文化:(1)食補文化(2)小吃文化(3)夜市文化
P186、西餐飲食內涵
白肉:海鮮、雞肉、鴨肉、鵝肉、兔肉。適合搭配清淡醬汁。
紅肉:豬肉、牛肉、羊肉。適合搭配濃郁醬汁。
黑肉:鹿肉、野兔肉。適合搭配濃郁醬汁。
和中餐最不同的是西餐絕不使用味精。
P189、飲食文化的趨勢:
(1)速食文化:簡單快速的供餐,窗明几淨的場地,三五好友聊天讀書,有其便利性。
(2)懷舊文化:一碗豬油拌飯配上菜脯蛋、滷肉、地瓜葉等故鄉味。
(3)生物科技食品:忙碌的人們不用花時間燉雞,一小瓶雞精即開即喝,滿足顧客需求。
(3)慢食運動:與速食文化相反,表達了崇尚自然的生活方式。
(4)無菜單創意飲食:雖然沒有菜單,絕對有好廚師,當下的菜色全憑廚師的心情與創意。
(5)微波飲食:便利商店供應的微波食物,經濟實惠又方便。
w7460403 / Xuite日誌 / 回應(1) / 引用(0)
沒有上一則|日誌首頁|沒有下一則
回應